|
|
|
|
刘惠玉 博士 教授
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BUCT)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联系信息: 邮箱:liuhy@mail.buct.edu.cn |
 |
|
|
刘惠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获得者。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并留所工作,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访问学者,2015年11月起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在 Nat. Biotechnol.、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篇,总引用13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3篇,H指数53,授权发明专利16项。担任Wiley旗下Exploration期刊副主编,Adv. Nanocomposites副主编,Fundam. Res.、Aggregate、Mater. Des.编委,《无机化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委员。曾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京博科技奖-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优秀奖博士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智美女科学家”创新基础研究奖等荣誉称号。全球2%顶尖科学家。 |
|
|
|
1997.09-2001.07
2001.09-2004.03
2004.09-2007.07 |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
|
|
|
|
|
2007.07-2010.01 2013.09-2014.09 2010.01-2015.12
2015.11 至今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助理研究员 访问学者 副研究员 教授 |
|
|
|
|
|
2024年,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
|
2024年,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8)
202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10)
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2/4)
2019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9)
2011年,北京市科技新星B计划 |
|
2023年,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22年,京博科技奖-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优秀奖博士导师
202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22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智美女科学家”创新基础研究奖
2020年,牛顿高级学者基金
2013年,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2013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
|
|
2024年,KeAi旗下Bioactive Materials最佳论文奖
2024年,VIEW期刊2023年突出贡献奖
2023年,Wiley & Exploration 2022年度优秀编辑
2023年,Nanoscale 杰出审稿人
2021年,Angewandte Chemie最佳审稿人(Top 10%) |
|
|
|
|
2024年5月-2026年4月,Aggregate编委
2024年1月-2026年12月,Fundamental Research 第二届编委(化学领域)
2023年-迄今,Advanced Nanocomposites副主编
2023年-2026年,第九届《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会青年编委
2022年-迄今,BMEMat青年编委
2022年-迄今,Materials & Design编委
2021年-迄今,Exploration副主编
2021年-迄今,Materials Express编委
2020年,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刊客座编辑
2020年,Materials & Design专刊客座编辑
2020年,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专刊客座编辑
2019-2022年,第八届《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会青年委员
2014年,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专刊客座编辑
|
|
202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评审专家
2024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函评专家
2023年-迄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同行专家
2023年-2026,北京市科协人才奖项评审专家
2021年-迄今,科技部 “重点专项” 会评专家
2020年-迄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通讯与会评评审人
2020年-迄今,国家自然科学奖函评专家
2014年-迄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通讯评审人
2012年-迄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通讯评审人
|
|
2024年,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浙江班第2期)
2023年,第5期高校高层次人才研修班(2023年秋季班次)学员
|
|
2025年-迄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
2024年-迄今,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合肥分中心(筹)咨询委员会委员
2024年-迄今,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生物分子智能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4年-迄今,喀什大学新型功能材料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4年-迄今,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4年-迄今,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2024年-迄今,中国抗癌协会诊疗一体化整合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3年11月-2027年10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迄今,中国感光学会光学传感与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2年-迄今,北京化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年-迄今,北京化工大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秘书长
2021年-迄今,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20年-迄今,北京化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2020年-迄今,北京化工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生物医学转化工程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迄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再生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2019年-迄今,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2019年-迄今,干细胞与纳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9年-迄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2019年-迄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理事
2019年-迄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青年委员
2018年-迄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7年-迄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2017年-迄今,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会员
2017年-迄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委员
2017年-迄今,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2016年-迄今,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委员会青年委员
2016年-迄今,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5年-迄今,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2年-迄今,北京粉体技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
|
|
|
2025年4月,博士生王弘毓、研究生张文静的论文被Bioactive Materials接收
2025年3月,博士生郭娟、已毕业博士潘雪婷的论文被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接收
2025年3月,研究生孙兴、博士生许溪璨、研究生李凤英的论文被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接收
2025年3月,研究生赵学智、博士生王弘毓的论文被Small Science接收
2025年2月,研究生郭权、博士生郭娟的论文被Nano Today接收
2025年2月,博士生张皓渊、研究生杨敏的论文被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接收
2025年1月,研究生郭权、王杰的论文被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接收
2024年,博士吴清渊获得Advanced Science & VlEW学术研讨会最佳海报奖
2024年,博士徐柏龙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4年,博士生孙芸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
2024年,博士生吴清渊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3年,博士徐柏龙、已毕业博士潘雪婷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22年,博士徐柏龙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2022年,博士生李闪闪获得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
2022年,博士生李闪闪获ACS Spring 2024 Meeting“优秀报告奖”
2022年,博士生徐柏龙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2年,博士生潘雪婷获得博士后站前资助
2022年,博士生潘雪婷获得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
2022年,博士生李闪闪获得第二届“京津冀”新星杯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22年,博士生孙芸获得第二届“京津冀”新星杯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2022年,博士生李闪闪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2022年,博士生张皓渊获得Wiley威立中国开放科学2022年度作者奖
2021年,(联合培养)博士汪顺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21年,(联合培养)博士汪顺浩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2021年,博士生吴清渊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年,博士生徐柏龙获得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2020年,博士生徐柏龙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年,研究生张凤荣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奖学金资助(德国慕尼黑大学)
2020年,研究生王弘毓、张凤荣、李闪闪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2019年,研究生李闪闪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9年,研究生张凤荣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功能纳米材料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口头报告奖
2019年,研究生李闪闪、孙芸获得国际分子影像与微创治疗会议(2019 MIMIT)最佳墙报奖
2018年,研究生潘雪婷、顾凯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8年,研究生潘雪婷获得北京化工大学环球青年英才论坛暨第二届中外研究生交流论坛最佳墙报奖
2018年,研究生李闪闪获得中国颗粒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最佳墙报奖
2018年,研究生潘雪婷获得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学术年会最佳墙报奖
2017年,研究生张凤荣获得首届纳米生物医学交叉论坛最佳墙报奖
2017年,研究生潘雪婷获得国际分子影像与微创治疗会议(2017 MIMIT)最佳墙报奖
2017年,研究生王弘毓获得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GCCES)最佳墙报奖 |
|
|
|
|
1. 人工酶结构设计与应用
2. 外场响应生物医用材料 |
|
|
|
|
1. 积极主动沟通交流 2. 快速学习新奇事物 3. 出色的归纳总结能力 4. 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
|
|
|
|